Nov 30 2015

文科商科职位H1B申请之难易大盘点

每年的H1B申请季节,很多文科和商科毕业的同学对于自己的H1B申请非常紧张,生怕由于是文科或者商科背景的缘故,H1B收到补件,或者不容易通过。宋和孟律师事务所(Song & Meng)的孟小洁律师在执业中,处理了不少文科商科背景的H1B案件,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下文科商科背景的申请人申请H1B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几种常见的H1B文科商科职位存在的申请风险和注意事项。

文科和商科职位为什么比理工科难申请H1B?

很多文科商科背景的同学会问,是否文科商科背景的H1B真的比较难通过?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关于H1B的职位要求,孟小洁律师在之前的一篇文章《H1B申请的正确打开方式》有过基本的介绍,不熟悉的读者可以参考这篇先前的文章了解更多内容。简而言之,H1B的申请关键在于证明职位的专业性。如果同样是专业对口的职位,大部分文科或者商科背景的同学确实会比理工科背景的同学更难证明所从事职位的专业性 。

这里孟小洁律师和读者进一步解说下H1B专业职位的证明方式,让各位读者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H1B的法规中,证明一个职位是否是符合H1B要求的专业职位,即要求特定专业至少本科以上的学历,移民局有以下四个标准来帮助判断,H1B申请中证明满足其一即可。

(一)特定领域的本科学历是这个职位的常规标准

是否“常规”的标准怎样确定呢?移民局通常会参考劳工部的数据库Occupational Outlook Handbook (OOH),根据里面对于职位的分类和要求,来决定手头的H1B职位是否通常要求特定领域的本科学历,即是否是H1B意义上的专业职位。很多律师和机构都已经向移民局抗议说这样过分解读OOH是有问题的,这份手册的本意不是用来指导H1B申请的。但是截止到目前,移民局仍然保持着这个做法。

文商科职位在这方面受到移民局挑战,主要是因为OOH里面对于很多文商科职位的准入标准定得很宽松。对于不少文商科的职位,要么说从计算机到传媒的好多个文商理工专业都有可能从事这个职位,要么说有些大专毕业的人通过自身努力也可以胜任这份工作。

如果OOH里面对于某个职位有上面的这些话,那么这个职位想要通过这第一条标准来证明是H1B意义上的专业职位就比较难了。移民局很有可能会以此为依据说这个职位不要求特定专业(谁让OOH说这是个文商理工都能从事的万精油职位),或者说不要求本科学历(OOH说了,这个职位大专背景的人也有可能从事)。

(二)同行业相同规模企业的类似岗位通常需要特定领域的本科以上学历。

看到“岗位”前面加了那么多限定词,就知道这条标准也不容易证明。如果说“类似岗位”,或者“同行业”还比较容易证明的话,那么相同规模企业是移民局最喜欢找茬的地方。你说人数差不多,移民局会问,那么销售额呢?大部分受到质疑的是中小企业,竞争对手的资料都是非公开的。要证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是“相同规模”,势必需要企业的内部资料,很多是很难获得的。所以这第二条也不容易。

(三)企业一直以来对这个职位是要求特定领域的本科学历的

如果确实企业以前就有这个职位,并且一直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并且保存了资料能证明之前的员工也确实是类似领域的本科以上学历,那么这是非常有力的证明。实践中的操作难点在于,有些企业也许是第一次招某些职位,或者之前的招聘文档以及员工的学历材料已经无法获得,那么就会有证据不足的遗憾。

(四)企业的这个岗位超乎寻常的复杂,非特定领域的本科学历以上干不了这活

这个标准是很多满足不了上面三条标准的H1B申请的最后避风港。不过,这条标准也是个体化差异最大,最主观的一条。这需要对具体案件进行深入评估,量身定制才有可能充分证明。孟小洁律师建议申请人在这种情况下,咨询有经验的移民律师。

乙方公司职位申请易于甲方公司职位

很多文商科专业的同学,在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就会问,什么样的公司更容易通过H1B申请呢?H1B申请中,讲究的不完全是硬性条件,而是“合适”。除了专业职位的要求外,企业的合理需要是很重要的。

如果一定要对文商科的职位总结一个结论,那么乙方公司的职位申请难度低于甲方公司。当然,这是一个非常笼统的常识性结论,很多甲方公司只要确实能证明职位的需要和专业性,也是有很大的通过几率的。孟小洁律师在实践中处理的超过一半的H1B申请都来自甲方公司。

也许有的读者对这个结论还不是很明白,这里举例来说明一下。你如果是会计专业,从事的是Accountant工作,那么在CPA Firm里面工作来申请H1B,会比在同等规模的其他类型企业申请更容易;如果你是学商科的,职位是Market Research Analyst,在一家专做Market Research and Planning的企划公司里工作,那么H1B申请会比在其他类型的企业里面做Market Research Analyst容易申请;如果你是学语言的,职位是Translator,你在一家翻译公司申请H1B,会比在其他类型的企业申请更容易。

补充说明一下,这里的乙方公司说的是和申请人专业对口的乙方公司。如果是一个学会计的同学去一家律所工作从事Accountant工作,那么不是我们这里说的乙方公司概念。

甲方公司常见文商科职位的申请风险分级指南

由于上文已经提到了,如果不是从事专业对口业务的乙方公司,很多文商科H1B的申请难度会增加。一些关于职位专业性的质疑,其实是和合理性相伴而来的。这里举例几个孟小洁律师经常处理的文商科职位和大家分析下其中的申请风险。

由于上文已经提到了,如果不是从事专业对口业务的乙方公司,很多文商科H1B的申请难度会增加。一些关于职位专业性的质疑,其实是和合理性相伴而来的。这里举例几个孟小洁律师经常处理的文商科职位和大家分析下其中的申请风险。

会计(Accountant) :在一家非CPA firm的公司里从事会计工作,比如贸易公司, 移民局会质疑这究竟是个出纳(Bookkeeper)岗位,还是会计(Accountant)岗位。前者不符合H1B的要求。这时候,就需要结合企业的运营状况来综合分析。总体而言,会计岗位是文商科职位中被移民局认为比较专业的岗位。

金融分析师(Financial Analyst) :这个职位本身的专业性是文商科中相对比较强的,但是如果公司的业务规模比较小的话,移民局会质疑公司是否对这个职位有真实的需求。

物流专员(Logistician):国际化的趋势下, 货运或者大型的销售公司都有对专业物流服务的需要。孟小洁律师曾成功帮助各类大中小企业申请物流专员的H1B。在雇员资质符合的条件下,这个职位是文商科职位中,移民局比较认可的相对专业的职位。

市场分析员(Market Research Analyst):这是常常被移民局质疑的万精油职位。OOH里面对于这个职位的从业门槛是这么说的:“Many have degrees in fields such as statistics, math, and computer science. Others have backgrounds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he social sciences, or communications.” 这个职位几乎对于要求的专业是来者不拒,所以移民局对这个职位的专业性一直持怀疑态度。但是这个职位的需求确实比较大,所以每年还是会见到大量文商科H1B申请都是这个职位。这个职位的申请重点在于将其和各种Manager性质的职位区分开,要着重考虑公司的整体组织结构。孟小洁律师建议申请人及雇主咨询有经验的移民律师。

公关专员(Public Relations Specialist):很多传媒背景的同学会考虑公关方面的职位。这个职位的申请难度是比较大的,移民局对于这个职位专业的质疑不亚于Market Research Analyst,甚至更甚。孟小洁律师建议申请人及雇主咨询有经验的移民律师。

翻译(Technical Translator):不少有国际业务的公司,会招通晓中英文的雇员。但是,如果职位是Translator的同学要注意,不是所有的翻译职位都适合申请H1B。要申请H1B的翻译职位,要证明翻译内容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申请人也要有相应的背景。不是所有需要中英文语言能力的职位都符合要求。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几种文商科职位,还有一些相对“小众”的职位,如果经过专业移民律师的评估,确认雇员的资质与雇主的需要,也都是比较专业的H1B文商科职位,比如:

  • Human Resources Specialist
  • Compliance Officer
  •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Specialist
  • Educational Counselor
  • Social Worker
  • Editor

现实中的岗位千差万别,企业情况也各不相同。上面和大家分享的信息,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理解H1B的评判体系,更好地对自己的情况有个判断,并且帮助大家与雇主或律师沟通。孟小洁律师提醒各位H1B申请的雇主或者雇员,个案的情况,还是要咨询有经验的移民律师。

本文的版权属于洛杉矶宋和孟(Song & Meng)律师事务所(www.menglawgrp.com)。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处注明原作者和出处。文中内容,仅限于一般情况的讨论。如有个别案件特殊情况,请咨询自己的律师。如果您想对您的情况进行评估,请发送邮件至info@menglawgrp.com,电话626-339-9363。宋和孟律师事务所(Song & Meng)致力于服务通过技能、投资等移民美国的专业人士,关注在美亚裔社区的权益。本所公众号“闲话移民”(xianhua_immigration),分享美国移民法律干货,探讨中美文化差异,可扫描页面底部的二维码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