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美签危机升级,源头其实不是川普?

5月28日,美国国务院突然发文,表示将“大力”撤销中国在美留学生的签证,在留学生群体中炸开了锅。
这则消息涉及面广,既影响在美学生,也影响将要申请签证的新生,在目前留学生们正准备秋季入学的当口,无疑是核弹级别的消息。
这场针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危机,让很多华人家庭不仅吃惊,也很焦虑,孟小洁律师希望通过本文,回答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
- 这次的签证政策到底会影响谁?
- 签证被吊销的最坏后果是什么?
- 国务院有权这么撤销吗?可以这么针对中国学生吗?
- 最近哈佛告川普赢了,如果这次发起诉讼挑战,是否也能赢?
- 为什么国务院的权力会这么大?说好的三权分立呢?
- 在美国的华人,现在可以做些什么?
01
执行标准扑朔迷离,并不只影响STEM专业!
不少媒体将此次政策称为川普政府第一任期内10043号总统令的“加强版”或“延续版”,但事实恐怕没有那么简单。(不了解10043号总统令的朋友,可以参考我们之前的文章《5.29川普禁令:中国留学生终将成大选炮灰吗?》)
首先,10043号令自2020年发布以来从未被撤销。如果只是继续执行旧令,国务院完全没有必要再度高调发布声明。
更关键的是,此次国务院公告的措辞,与10043号总统令有本质不同。
10043号令虽然后来在执行期有扩大化的趋势,但是在颁布的时候说得相对清晰,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才会拒发签证:
- 特定学校或者工作单位经历:在支持“军民融合战略”的学校学习过、工作过、或者从事过研究的,或者接受过其资金资助的(后来在实践中发现,主要是国防七子+北邮);
- 特定专业:所学专业不会对“军民融合战略”有贡献的被豁免
但是这次的美国国务院公告说的是,首先要撤销现有签证,然后才是限制签证申请,即不发签证,从制裁手段上来讲,更激进了。
而触发的条件,也发生了变化,只需满足以下任意一项即可:
- 特定身份:和Chinese Communist Party有关系(connection)的学生,或者
- 特定领域:在关键领域(critical fields)学习的在美中国学生。不仅如此,也将修改签证申请的规则。
也就是说,学习特定领域的中国学生,不论是不是国防七子,来自什么院校,都可能被波及。
而文科商科学生,也并不就是安全的,完全取决于美国国务院如何界定“有关系(connection)”。
到了这里,大家最关心的可能就是:国务院之后是否会澄清什么是“有关系(connection)”?
很遗憾,大概率不会。
国务院发言人Tammy Bruce在29日的发布会上对媒体表示,美方后续不会发布具体标准,以保证执行政策的灵活性。
更令人困惑的是,仅隔一天,30号川普本人对媒体表示:没啥大事,我们就是核查一下个别学生们。
这是降温信号?还是一句“川式”模糊表达?我们无从得知。
具体哪些人会受影响,恐怕我们只有等美国务院开始撤销的时候,才能真正知晓。
02
“签证皇帝”国务卿:美国移民法里,隐藏的两条王炸条款
“签证是特权(privilege),不是权利(right)”。
这句口号,川普政府反复强调。
听起来潜台词是:获得美签的各位,赶紧感恩戴德吧!Have you said thank you once?
签证确实不是一种基本权利,这点是不错。
每一位美国境外的签证申请人也知道,申请美签,总是伴随着拒签的风险的。
但是,美国行政部门非常态地使用签证管理权力,朝令夕改,一夜之间大批量撤销签证,这在美国历史上,是很罕见的。
仅有的上一次,是在川普的第一个任期内。
2017年川普一上任,撤销了6万多人的签证,主要是七个穆斯林国家的申请人。也就是震惊全美的“禁穆令”。
大量中国留学生赴美留学这么多年,虽然大家知道申请签证有被拒签的风险,但是突然之间美国政府大规模取消学生签证,不给具体理由,是之前历届政府任内从未发生过的。
取消签证的后果是什么呢?
首先,签证被取消以后,一旦离开美国,下次再入境就要重新去申请签证。
申请人肯定会想,我签证都取消了,重新申请一定会被拒吧?
这种担心是对的。正因为重新申请很可能不会批准,所以一旦签证被取消,申请人首先会面临不能再入境美国的难题。
很多申请人觉得奇怪,当初签证是国务院批的,现在这样毫无理由就撤销签证,是合法的吗?美国的移民法没有限制吗?
这里就涉及到了美国移民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 (以下简称INA)里,第221(i)条款。
这个条款给了美国国务卿几乎无限的权力取消签证。
第221(i)条款原话是:
- 在发放了签证以后,国务卿可以在任何时候,根据他的决定,撤销签证。并且末尾还特别注明,限制联邦法院对国务卿决定的管辖。
好消息是,在移民法下,签证和在美国的合法身份不是一回事。
即使一个人签证过期或者被取消,如果继续维持在美国的合法身份,还是可以继续合法地待在美国,只是不能自由出入美国。
举例来说:
- 一个人在美国期间,10年有效的B签刚好过期了,但是I-94还在6个月的有效期内,那么在美国的身份仍然是合法的。
- F1学生在美国学习期间,F1签证过期了,但是SEVIS仍然有效,也在按时上学,没有违反学生身份的行为,那么F1身份仍然是有效的。
因为这个缘故,在川普的第一个任期内,即使受到10043号总统令影响的同学,如果不出境,至少还能在美国完成学业,以及后期转身份。
但是,签证一旦取消,其实还有第二个后果。
这个后果很罕见,但是在川普任内,一切皆有可能,并且已经于今年3月发生。
移民法INA里有一个很少用到的关于遣返的条款,来自237(a)(1)(B)中的后半句:
- 如果国务卿用221(i)的权力取消签证,签证被取消的人,可以仅因为签证取消这一个原因被遣返。
至此,以上两个条款如果叠加使用,就会形成一个可怕的法律闭环:
- 国务卿先用221(i)撤销签证,理由不公开;
- 撤签后即触发遣返;
- 移民法官也不能无法质疑国务院的动机,只能审查技术性程序是否合规。
今年3月底,部分在美留学生因支持巴勒斯坦言论被ICE抓捕,随后进入遣返程序,用的就是上面这个闭环。
其中比较知名的案例包括塔夫茨大学的土耳其学生Rümeysa Öztürk,以及在乔治城大学的印度学生Badar Khan Suri。
令人略欣慰的是,法院因政府程序瑕疵(未按时通知)而暂时释放了Öztürk。
官司还在继续。
同时,此案和哥大学生的案件一样,带出了一个全新的宪法问题:
非美国公民,是否享有和美国公民同等的言论自由权利?
大家可能很惊讶,这个问题难道之前美国社会从来没有解释过吗?
还真没有。
因为从来没有任何一届美国政府像川普政府这样,仅仅因为言论而取消外国人签证,同时,仅仅因为签证取消,就直接抓捕和遣返外国人。
以至于,美国社会都从来没有机会探讨这个问题。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眼下的危机虽未必会立即走到“遣返”这一步。
但上述法律闭环的大门已经被打开,下一步走向如何,值得每个身在美国的非公民警惕与深思。
03
短视的国会:2004年的IRTPA反恐法案埋下祸根
看到这里,大家有没有惊讶于国务卿拥有近乎无限的签证取消权?
问题是,INA可是国会通过的法律,给行政系统那么大的权力,立法者当初是怎么想的?说好的三权分立呢?
其实,目前的移民法律INA在1990年通过的时候,并没有给行政机构那么大的权力。根本没有上面这样的恐怖闭环。
这里不得不提到2004年国会通过的反恐法案,简称IRTPA。
其中,资深参议员Charles Grassley提出了对INA的修改建议,才形成了上面的恐怖闭环,为今天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正是他建议修改了221(i)和237(a)(1)(B),才给了国务卿不受司法管辖的签证取消权力,以及把签证撤销单独列为可以遣返的理由之一。
2004年,正值9/11事件过去不久。Grassley提出,一些恐怖分子签证被取消,并不代表可以立即遣返他们。他认为这是一个法律漏洞,需要补上。
而他弥补法律漏洞的方式非常简单粗暴,就是直接把签证取消和遣返划等号。
问题是,移民法INA是一个90年精心设计过的系统,已经详细罗列了各种不同的情形,并且权衡了不同机构的权力大小和互相制衡。
这个看似很小的改动,完全打破了机构之间,以及个人权利和政府权力之间的平衡。
当时就有很多民权组织以及法律学者反对,认为移民法律INA已经把恐怖主义列为遣返的理由之一,完全没有必要多此一举。
反对声音认为,这个改动给行政系统的权力过大,完全没有任何制约措施。如果政府担心涉密信息的司法程序中暴露,完全可以在法律程序中要求保护令。
很可惜,在9/11后的强烈反恐氛围中,这个改动最终通过了国会。
而反对者的警告,终究是一语成谶。
从2004年到2016年间,这个改动影响极小。
前国务院官员曾向媒体披露,在2001到2015年间,总共有9500人因为涉嫌恐怖主义,签证被撤销。也就是说,平均每年会涉及600多人。
真正利用2004年修正案改变格局的,是川普政府。
2017年初,川普第一次上台,一下手就用221(i)的权力撤销了7个穆斯林国家6万人的签证。
2025年初,川普第二次上台,叠加了237(a)(1)(B)的条款,开始遣返发表亲巴言论的留学生。
下一组对象会是谁呢?
当初通过立法的各位议员们,是否想到过,这两个为反恐开的快速通道,最终变成了今天大量合法移民的噩梦?
当2004年放开那个口子的时候,立法者们想必是忘了,权力的本性是扩张的,唯有制度与法律才能划定边界。
04
未来的希望:维权诉讼 + 国会介入
尽管行政权力在签证管理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这并不代表个人和社群毫无还手之力。
代表华人维权的非营利组织 CALDA 已明确表示:一旦针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撤销正式执行,将立即提起联邦诉讼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CALDA曾成功挑战过川普政府的微信禁令,也在佛州“禁华人购地案”中担任关键角色,具备丰富的宪法诉讼经验。推荐大家多多关注和支持CALDA的维权诉讼行动 https://caldausa.org/。
虽然签证本身不被视为宪法权利,但若签证的撤销波及美国公民受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权(如学生组织、校园社群),则可触发更强的司法审查标准。
近期的这些案例,正在探索这块未知的领域。
留学生的签证撤销事件,也成功引起部分国会议员关注。
由印度裔国会众议员Pramila Jayapal牵头,已经召集了140多名国会议员,联名要求政府向国会就4月份发生的撤销学生签证一事做出说明,澄清撤销学生签证的标准和具体数据。
面对日益扩张的行政权力,在美国的华人,除了可捐助、支持正在筹划诉讼的组织,如 CALDA外,也可以通过联系所在辖区的议员,表达对最近留学生签证被取消事件的关切,请议员参与该事件的调查。也可以在Pramila Jayapal 议员的官网上,查看自己所在辖区的议员是否已经加入了这次的国会调查行动。
这一切的发生,也许正是提醒所有在美国的人:规则不是理所当然,权力也从来不会自动克制。
制度的崩溃,往往不是因为一个人的野心,而是因为整个社会默认了这种野心。
唯有清醒与参与,才能为未来守住底线。
———————–
本文版权属于孟小洁律师事务所。如需转载,请全文完整转载,未经同意不得删改,请在文章开头处清晰注明出处。
原作者:孟小洁律师
出处:“闲话移民”公众号
文中内容,仅限于一般情况的讨论,并非法律意见,亦不构成委托代理关系。如有个案问题,请咨询律师。如果您想对您的情况进行评估,可以添加小助理工作微信menglawgrp,或发送邮件至info@menglawgrp.com,电话626-339-9363(美国),工作时间:美西时间9-6点。还可以关注我们的小红书:蔻梦移民咨询 Xiaojie Meng Esq.
孟小洁律师是Meng Law Group PC创始人,加州律师协会认证移民法专家律师(certified legal specialist),现任洛杉矶律师协会移民法分会会长(2024-2025),美国移民律师协会会员;被美国《超级律师》(Super Lawyers)杂志评选为2020-2022年移民法Rising Star; 2018-2024连续被美国法律网站Avvo授予Client’s Choice荣誉;擅长各类工作签证,职业移民,及疑难身份维持问题。
Meng Law Group PC致力于服务通过技能、投资等移民美国的专业人士,关注在美亚裔社区的权益。公众号“闲话移民”,分享美国移民法律干货,探讨中美文化差异,欢迎扫码关注。
